肉眼看不见的电信号世界中配资炒股官方注册开户,中国工程师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火眼金睛”。
“用漏勺接瀑布。”万里眼公司CEO刘桑这样形容研发90GHz超高速实时示波器的挑战。在超高带宽下采集信号,稍有不稳就难以“滤出”关键数据。
就在今天,2025年湾区半导体产业生态博览会上,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超高速实时示波器正式发布,带宽突破90GHz,一举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这一刻,全球电子通信产业迎来了超高速信号的 “中国标尺”。
01 技术突围,从“漏勺接瀑布”到“火眼金睛”
示波器是科技与产业上游的关键装备,它将肉眼看不到的电信号变换成看得见的图像,被工程师和科学家们称为“眼睛”与“标尺”。在电子信息、半导体集成电路等技术密集型行业发展中,它更是不可或缺的工具。
然而,这一关键领域长期存在巨大差距。境外高端示波器带宽达60GHz以上,而不少国产示波器带宽却在20GHz以下徘徊。
国内高端示波器面临突破瓶颈,国际上最高端产品带宽已达110GHz。
“仪器是工业生产的‘倍增器’,科学研究的‘先行者’。”万里眼CEO刘桑指出,仪器始终与产业紧密相关,一代产业就需要一代新型的仪器。从产业发展需求看,示波器的技术需要领先现有产品一代甚至多代,才能支撑中国的技术突破与产业升级。
从带宽20GHz到90GHz的背后,是长期的研发攻坚和产学研深度融合。这需要持续集成创新,在基础材料、精密制造、核心芯片、算法等环节作出跨领域融合与系统优化。
02 智能赋能,测试效率提升百倍的革命性突破
新发布的90GHz超高速实时示波器不仅性能卓越,更在智能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它是全球首款超高速智能示波器,率先引入智能参数寻优功能,能够自动优化测量参数,大大简化操作流程,提高测量效率。
智能化的威力体现在具体应用中:以112G高速接口芯片参数调优为例,使用传统仪器通常需耗时1到2周,而新示波器仅需10分钟即可完成,效率提升超百倍。
这一突破源于全新的“慧眼架构”,由T级实时采集平台、超强算力平台和智能数据平台三大部分组成。
在硬件配置上,这款示波器同样令人惊叹。90GHz超高带宽结合每秒高达2000亿次采样率,可精准捕获“一闪而过”的脉冲。
此外,它具有高达40亿样点的存储深度,达到业界平均水平的两倍,可为科学家提供连续、无间隙的记录。
在产品设计上,万里眼同样引领行业潮流。这款示波器采用全球首个全面屏设计,支持智能终端式交互,用户可通过直观的触控操作轻松完成各种测量任务。18.5寸大触屏使信号与数据“一览无余”,可视区域较行业水平提升30%。
03 突破封锁,中国标尺背后的艰辛历程
高端仪器领域的技术突破,从来不只是商业竞争那么简单。西方国家通过《瓦森纳协定》和《美国商务部出口管制清单》等多种方式,将带宽≥60GHz的高端实时示波器列为安全管制物项,对高端仪器进行技术封锁。
“可以说,我们的存在就是要解决西方高端电子测量仪器管制难题。”刘桑直言不讳地表示。自1996年以来,高端实时示波器就一直是禁运的“卡脖子”仪器。
面对封锁,中国研发团队选择了全面自主创新的道路。万里眼在基础材料、精密制造、核心芯片、算法、协议、软件、系统七大领域持续创新,突破了《瓦森纳协议》的封锁。
“我们通过技术扎到根,包括材料、工艺的技术,芯片和系统技术,再通过算法、软件以及协议的能力,快速补齐系统短板。”刘桑解释道,“也就是‘用数学去补物理,用系统去补单点,用软件去补硬件’。”
今年8月,万里眼公司、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等作为主要完成单位的超高速实时示波器核心技术及应用,获得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颁发的2025年技术发明一等奖。同月,万里眼示波器通过CNAS认证,成为中国唯一具备80GHz带宽示波器计量资质的单位。
04 应用前景,从半导体到6G的广阔天地
这款超高速示波器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在半导体领域,它不仅可满足7nm计算芯片的高速接口测试需要,还能满足3-5nm更高制程芯片的高速接口测试。
在6G通信领域,万里眼示波器可提供超高模拟带宽与数百GSa/5采样率,为6G技术突破提供关键支撑。此外,在光通信、卫星通讯、低空经济、先进制造、智能汽车、大科学装置等关键产业与科研场景中,它也是支撑产业向更高速度、更高精度迈进的基础。
目前,该示波器已在华为、上海交通大学等多家企业和科研单位应用和测试。据刘桑透露,万里眼ExWave TS系列示波器已有40多台投入使用。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崔孝海表示,超高速实时示波器的创新突围,有利于进一步推广“中国标准”,在半导体、6G通信、光通信、智能驾驶等领域前景广阔。
05 历史镜鉴,从战略封锁到中国标准
回顾历史,中国在高科技领域面临的封锁并非首次。但每一次严密封锁,最终都催生了中国的自主突破。
最为人熟知的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被迫退出欧洲伽利略计划后,中国独立研发的北斗系统如今已成为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之一。
超高速示波器的突破之路与北斗有着惊人相似。两者都起步于技术被严密封锁的环境,都选择了自主创新的道路,最终都打破了对外依赖,形成了中国标准。
“仪器是工业生产的‘倍增器’,科学研究的‘先行者’。”万里眼CEO刘桑强调,仪器始终与产业紧密相关,一代产业就需要一代新型的仪器。这种产需互促的关系,正是中国高端仪器突破的历史逻辑和现实路径。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自动驾驶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高速电子测量设备的需求将持续增长。据市场研究机构统计,国内示波器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将提升至6.5亿美元。
在当前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智能汽车、低空经济、卫星通讯等产业天生具备对高端仪器的需求。万里眼示波器的突破,为中国全产业链创新提供了关键支撑。
目前,万里眼已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地设立相关业务中心,未来将逐步扩大市场覆盖范围。随着客户技术向前发展,对测试仪器的需求也将趋向“复杂化、极限化”。
美国的电子测试测量公司是德科技已推出110GHz带宽示波器,而刘桑也表示,“国内部分高端的实验室和企业的需求已达到110GHz以上,这种需求和挑战是客观存在的,对此,万里眼会保持高度的关注力。”
一轮新的竞赛已经开始,但这一次,中国标尺已经站稳了起跑线。
配资炒股官方注册开户
网信达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